Samantha

easily fuckup person

我相信 人都是慢慢长出自己想要的模样的。

或者说 是慢慢的在与人与这个世界的碰撞中才越来越了解自己。

就像最近一期KY的文章里提到的山本耀司说的一句话:“‘自己’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,撞上一些别的什么,反弹回来,才会了解‘自己’”。不知怎么的,这句话一直在我心头荡漾。

我是怎么越来越了解自己的呢。

比如以前的我坚定的认为自己是个内向者,有社交恐惧症,害怕人与人之间的任何联结。可是在我日复一日的生活抉择当中,我发现我并不是我自己想的那样。几周前在做过一个内/外向的测试中,我回答了一些关于耐心和决策的问题,最后测试的结果是 ambivert, 翻译成中文是 既内向又外向的人。和我一起测试的英语哥,选择了很多和我不同的答案, 最后的测试结果是introvert. 于是在那一刻我才忽然意识到,原来一直以来都是我自己在给自己加戏,其实我并不是我以为的坚定的内向者。我知道区别内外向有一个很重要的成因就是你的力量来源,你是需要通过跟朋友社交来汲取能量的人,还是一个从自身汲取能量的人。如果去翻看我以前的各类心情杂文,都会间歇性的出现这样一句话 relationship makes me tired. 我不知道当时写下这句话时的我是怎样的心情,但我猜想可能我当时是确实存在人际交往之间的障碍的。那是我很长一段时间无法逾越的心结。有一段时间,我连房门都不敢出,就是为了避免与室友碰面然后进行无谓的交流,努力去寻找话题是让我经常感到无力且疲惫的一件事。可是也有那么一段时间,我会从自己的微信好友里,一个一个的约出许久未见的小伙伴,迫不及待地与她们见面,交流,每次聊过之后我都觉得身体无比的舒畅,即使话题中心从来都未见得是我。所以我好像有时候很喜欢跟小伙伴待在一起,有时候又很喜欢一个人待着。有的时候我害怕甚至厌恶无谓的社交,可有的时候我又极其害怕一个人待在空荡荡的房间。社交和自处可以都是我能量的来源,也可以都使我厌倦。Ambivert 给出的解释是 这是最好的性格 因为你既喜欢跟朋友待在一起enjoy the moment, 你一个人的时候也可以很开心,不会感到孤独。这个解释我认为对照我自己是比较符合的。

还有--

评论
热度 ( 1 )

© Samantha | Powered by LOFTER